南充一家擁有23年歷史的輪胎保養店“明老表”,最近在本地成為“網紅打卡地”。
女老板娘陳明用本地方言直播的內容在網絡上持續發酵,短短5個月時間100-200條作品3個賬號共吸引了16000個精準粉絲,單條視頻最高瀏覽量達30多萬,不少沉寂的老客戶因此重新關注到她,視頻下的評論區也異常活躍。
有贊嘆老板娘換胎手藝的,有咨詢輪胎和保養價格及車型產品匹配信息的,也有因為老板娘199元保養套餐“出言不遜”甚至“詆毀”的同行。
抖音短視頻讓一直發愁流量的三四線城市汽服門店“受寵若驚”。為了保證服務品質,老板娘陳明甚至決定要再度轉型,調整現有7家門店,直營與加盟店的比例和數量。
二次轉型
23年輪胎老店借抖音再度“翻紅”
2022年3月的一條換機油“短視頻”改變了陳明的生意走向。自那以后,陳明陸續拍攝的100-200多條短視頻都受到網友持續關注,線下單店進店客戶數由300-330臺/月提升到600臺/月,不少老客戶都是通過短視頻才知道這家當地的老牌輪胎店早已開啟維保業務。
老板娘陳明與丈夫明師傅從1999年從貨車輪胎起家,2007年轉做乘用車補胎和換胎生意。據陳明回憶,起初門店上下兩層包括宿舍只有17平米,雖然條件艱苦,但只要踏實肯干,利潤還是很有保證。
直到2015年輪胎價格因電商入局透明化,門店相關業務及毛利率開始逐年下滑,“原來50%毛利,現在只有20%不到”。也正是那時,店里增加了維保業務且份額逐年上升,目前占比達到毛利的2/3。
近年來,陳明感到流量越來越“虛無”,“客戶粘性越來越低,這么多年鄧祿普、米其林、馬牌……做什么輪胎掛什么品牌的門牌,這樣下去,不會有競爭力。”于是2019年,她注冊品牌“明老表”,只可惜國內疫情爆發并反復,門店生意并未因品牌化有很大起色,一直不溫不火。
做抖音之前,“明老表”曾嘗試高速公路廣告、電梯廣告,“去年投入10萬以上,效果不是太理想”。陳明通過復盤總結道,平面廣告哪怕是以低價做抓手,如今也很難吸引客戶克服5公里以上的距離到店服務;地推引流也不太有驚喜,一般轉化就在10%左右。這兩種途徑到店的客戶,一般都會有很強防備心。
“短視頻”客戶,到店前對門店、施工流程、產品服務價格、老板本人都有一定了解,會比較信任。因此對價格敏感度也不會很高,甚至有些粉絲驅車幾十公里來做大保養,只是為了來“網紅打卡”。
如今“明老表”單店近300平米左右,5個工位,7-10人,毛利從13萬左右上升到20萬以上;門店單車產值上升到700-1000元。但陳明認為,做流量生意重在通過效率挖掘產值,不盲目追求客單價,她的目標是控制在800以內。
短視頻拍攝到底什么“套路”
流量是把雙刃劍
站在客戶角度用服務“留量”
“門店每天都有車主預約和排隊”,抖音讓陳明甚至門店的伙計在當地知名度都有很大提升,這一方面是動力同時也是壓力。
“最近我在考慮縮減加盟門店數量,未來更多的以直營店為主”,陳明表示,很多人抖音做不起來與沒有勇氣出鏡有很大關系。一旦以自身作為品牌形象化代言人,也就意味著對店里的產品與服務做出了保證。所以流量起來之后,就要研究如何守住產品服務品質、門店差異化與核心競爭力,減少客訴率,讓流量“吸得進來”還要留得住。
以往門店會用套餐卡和預存卡等方式鎖客,陳明表示疫情下客戶消費更加謹慎,要轉變思路,通過服務來持續吸引車主的關注。
現在“明老表”的做法包括:為預訂第二次機油保養的客戶提供半價,換機油質保一年或一萬公里;輪胎三年免費四輪定位、五年免費補胎;為進店服務客戶提供清洗發動機和前擋風玻璃去油膜等增值服務等。
“明老表”經營了23年的輪胎業務,每年單店輪胎銷售有5000條,現在還在穩步提升。要繼續保持差異化競爭優勢,就要保持輪胎業務的競爭力。“輪胎側面修復,在南充我們的價格是最貴的150-200元,另外上門補胎服務也是特色之一,我們有專門的輪胎車裝設備”,陳明介紹說。
抖音短視頻的成功讓陳明對門店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本來預計在三年后布局的發展規劃也大大提前。“今年開了‘明老表’輪胎工廠店,500平米100萬投資;如今電車普及,明年還要再投資一個鈑噴和貼膜門店,希望可以把更全面的服務提供給我們的客戶”,陳明說。